楼主: merr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妈妈在喂养宝宝中经常容易犯的错,一定要留心!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3:32:46 | 只看该作者
 第21错:只在乎宝贝能吃多少,不关心怎样吃进去

  小芽芽的妈咪可重视添加辅食了,每天总对着书本研究,然后兴致勃勃跑到厨房辛辛苦苦地去做。可有时,小芽芽却并不喜欢吃,即或吃也总是吃得满脸满身。这时,妈咪总是挺生气,冲着小芽芽发一阵火。

  犯错真相:

  妈咪不能只在乎宝贝从食物里摄取营养,还应同时关注他们进餐时的心理。 因为,进餐不仅只是补充营养,也是在培养健康的进食习惯、礼仪、味觉发育及做事情的态度。每吃一种新食物,对宝贝都是一个挑战,而接受挑战他们的心理需要有个适应过程。当宝贝不愿吃或吃得太脏时,遭到发难就会在脑海里留下不良印象,以后可能再也不吃这种食物了,对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纠错方法:

  进餐时先注意营造愉快和谐的气氛和环境,避开宝贝情绪不佳的时间,最好在他们心情愉快和清醒时。当宝贝表示不愿吃时切不可强迫,吃得太脏也不要责备。
2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3:32:24 | 只看该作者
 第20错:小宝贝喜欢方便面,妈咪可着劲让他们吃

  小依依不喜欢吃面条,可却很喜欢方便面,总是百吃不厌。于是,妈咪每天都给她煮着吃。

  犯错真相:

  营养专家指出,虽然方便面非常便捷,又口味独特,但不可作为主食。因为,方便面缺少建造器官和组织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容易导致身体缺乏必需营养素。

  纠错方法:

  方便面不能成为小宝贝饮食中的主食,仅可作为调剂口味的食品。不然,容易诱发营养不良,影响小宝贝的生长发育。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3:32:02 | 只看该作者
第19错:身体不舒服时,也硬让他们多吃东西
  小海海平时吃饭还好,可这几天却不愿意多吃了,他的身体有些不舒服。可妈咪非让小海海多吃一些,她认为小孩子每天都在长,不好好吃饭怎么能行呢?

  犯错真相:

  营养专家指出,即使正常健康的小宝贝,也不可能餐餐进食量都一样,很有可能会在某一餐吃得多一些,某一餐吃得少一些,特别是身体不舒服时。

  一般来讲,人体不舒服时都会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是正常的事。因此,妈咪不能要求小宝贝总像没病时那样吃东西,这样做不利于消化功能恢复,反会促使小宝贝厌食。

  纠错方法:

  小宝贝吃得少时妈咪用不着太担心。确实不想吃时少吃一些不会影响生长发育。不如让他们休息一下胃肠,等真正饿了便会主动吃东西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3:31:38 | 只看该作者
 第18错:常以果汁饮料代替纯果汁,认为营养都一样

  小素素不喜欢吃水果,却很爱喝果汁饮料,妈咪就常常让她喝。妈咪以为,果汁饮料与水果的营养也差不多,味道又好。既然小宝贝喜欢喝,用来做零食也不错。

  犯错真相:

  营养专家指出,所谓“果汁饮料”,其中含有的纯果汁仅有10%左右,大部分是水、甜味剂、增稠稳定剂、有机酸及香料。因此,它们的营养不能与纯果汁相媲美。

  纠错方法:

  小宝贝不喜欢吃水果,可把水果榨成鲜果汁给他们喝,也可喝一些纯果汁。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3:31:20 | 只看该作者
第17错:多吃高营养食物,小宝贝的身体更结实

  小沽沽的妈咪总给她吃肉吃蛋,对吃蔬菜却没那么重视。她觉得小沽沽经常爱生病,可能是高营养摄取不足。如果多吃一点,就会增强抗病力。

  犯错真相:

  营养专家指出,高营养食物也称酸性食物,主要指各种肉类、蛋类食物及糖类等。 研究表明,过多食入酸性食物会使血液呈酸性,形成酸性体质,非但不能增强抵抗力,反因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发生皮肤感染等。

  纠错方法:

  当饮食中酸性食物比重较大时,应增加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避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3:30:54 | 只看该作者
第16错:经常给小宝贝吃滋补品,会使他们发育得更快
  小河河的妈咪经常给他吃一些滋补品,家里常备有桂圆、花粉、人参蜂皇浆等。妈咪认为,3岁以前是小宝贝发育最快的时候,个子长得快不快在这个时期非常关键。

  犯错真相:

  营养专家指出,人参蜂皇浆或花粉中含有某些性激素,可能在使用后会促使儿童的个子长得快一些,但同时也会使骨骺提前闭合。这样,不仅造成日后身材矮小,还会引发性早熟,以及牙龈出血、口渴、便秘、血压升高、腹胀等症状。

  纠错方法:

  不要随意给小宝贝吃滋补品,如果生长发育迟缓及早去看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慎用滋补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孕育网 ( 沪ICP备14030367号-1 ) © 2001-2018 中国孕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