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孕育网
|
手机版
|
通行证登录
|
注册新用户
|
QQ登录
|
其它登录
帖子
好友
道具
勋章
收藏
任务
怀孕
育儿
备孕
情感
美容
生活
首页
Portal
热点
备孕
怀孕
儿科
妇科
生活
论坛
BBS
空间
Space
圈子
Group
博客
相册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备孕
想要宝宝
孕期
怀上宝宝
分娩
新妈妈
月子
产后恢复
新生儿
初生期
0-1岁
婴儿期
1-3岁
幼儿期
3-6岁
学龄前
中国孕育网
»
论坛
›
家庭生活
›
家庭生活
›
書中地火麻
返回列表
查看:
1562
|
回复:
0
書中地火麻
[复制链接]
大脸猫呀笑眯眯
大脸猫呀笑眯眯
当前离线
积分
241
IP卡
狗仔卡
电梯直达
1
#
发表于 2011-8-4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阅读模式
麻(Cannabis sativa L)为中国古代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种子供食用;茎部纤维则为纺织原料。有关麻之文献,散见于《诗经》、《山海经》及《礼记》等古籍中。然中国植物,以麻字命名者,尚有亚麻、黄麻、苧麻、苘麻、荨麻、胡麻、田麻、篦麻、剑麻及蕉麻等。上述各种植物,在分类学上分别属于八个不同科属,故其亲缘关系,颇为疏远。然仍以麻为名者,实由于彼此之间,在形态上、或功能上均有相类似之处,如叶为掌状复叶;或种子油有经济价值;又或茎部纤维可供纺织之用等。故以一麻字概括之,然恐其与原栽种之品种相混淆,则多加一字以区别之。如由外地输入,种子有油用者称为脂麻,又称胡麻;及有纤维可供纺织用者称为亚麻;甚至植物形态似芭蕉者,亦称蕉麻,盖以其有纤维供制纸用。又如上例以功能或具共同特征,以为命名之植物,例子颇多,如参类、七类、桐类、葵类等皆是。
德人E. Bretschneider在其《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一书中谓:“凡植物之华名,仅以一字代表者,皆为中土固有植物。”又谓“中国文字,用以专记植物者,共有十个部首。植物之名称,其字多由此十部首所衍成。十部首为:草、木、禾、米、麦、黍、瓜、豆、麻及竹。……麻之一字,今用以泛指一切纤维植物,原来殆专指大麻(Cannabis sativa L)者。”又记载古代山川形势、物产贡品之《尚书?禹贡篇》谓“在青州(今山东省之东部)及豫州(今河南、湖北省之北部)之贡品中,主要为枲(即大麻)。”可见麻为我国最早栽种之作物之一,且贵为贡品。因此称之为大麻。大者非指其植株或果实硕大。据《则阳篇》谓:“大,初也。”故大麻之大字,有原产及固有之意。据此,古籍中所谓麻,即今之大麻,实无疑异。
大麻为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据《尔雅》谓:“雄株为枲;雌株为茡,或称苴。”又麻花为勃(见《氾胜之书》),果实古称为蕡,或作黂。在《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代)之《中山经》中,记载有“东南三十里曰依轱之山,其上多杻橿,多苴。”由“虎首之山,多苴、椆、椐。”又“东四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梓。”又“雅山,其上多美桑,其下多苴。”又“区吴之山,其木多苴。”及“又东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等,文中所记之苴,即为雌麻,其种子可作粮食。又上文所引之依轱山及服山一带产麻地区,据考证即今日之所谓中原地带。查该地区自古即以谷类为主要粮食。有所谓五谷者。《周礼》谓其谷宜五种。郑玄注谓五种为黍、稷、菽、麦、稻。又《周礼天官疾医》有五谷养其病。五谷即为黍、稷、麻、麦、豆。此外尚有九谷之称。九谷者指一切粒食。《周礼天官》有三农生九谷。注谓黍、稷、稻、大麦、小麦、麻、大豆、小豆及秫为九谷。又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粮食标本中,除五谷外,尚有大麻种子。由此可见在西汉时期,麻子与五谷同为主要粮食之一。又《南齐书》载陈皇后生高帝后乏乳,梦人以两甄麻粥与之,觉而乳足。是则南齐时尚以麻为粥饭之主粮;且目前民间尚有以火麻仁(麻子)粥作润肠通便之用者。此外《食心医镜》亦谓麻子仁粥治风水腰重等疾。《礼记?月令》有“孟秋之月,食麻与犬。”之记载。又麻之嫩苗,亦可作蔬菜食用,见屈大均《广东新语》。屈氏谓:“麻苗之稚者可芼,是白麻蓲。广人多以醋炒食之。”但自从外地输入芝麻后,大麻之食用价值,始退居为次要地位。然至今仍为极其重要之纤维作物之一。
在《诗经》(成书于春秋时代)十五国风中,有五国及周南、大雅等,十首咏及大麻之诗篇;即周南之桃夭、王风之丘中有麻、齐风之南山、陈风之东门之枌及东门之池、曹风之蜉蝣、豳风之七月、大雅之民生之什及荡之什等。其中王风及陈风所歌咏者为河南省一带风物,齐风及曹风为山东省、而豳风则为陕西省一带。故《诗经》时代之植麻区,在黄河流域一带。与今之产麻地区正相吻合。《诗经》不但提到麻子可作粮食,如“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据毛诗传疏谓,叔拾也;苴,麻子也,故诗意谓拾取麻子以供农民食用。此外对大麻之种植,以至加工取纤维之程序,亦一一见诸歌咏。如(一)关于艺麻方面:有“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见齐风之南山)(二)关于沤方面:有“东门之池,可以沤麻。”(见陈风之东门之池)(三)关于绩麻方面:有“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见陈风之东门之枌)(四)关于杼柚(纺织)方面:则有“杼柚其空”之句(见小雅之大东)。盖先秦时衣料,以丝麻并称。据考古研究,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即所谓仰韶文化时期,已识用纺轮捻线,并以简单织机纺织麻布。近年来曾多次发掘出石制或陶制之纺轮、骨针及骨锥纺织工具;又曾在浙江吴兴钱山漾,发掘出纺织品,经科学鉴定,此等纺织品多以麻类纤维织成。故《淮南子?氾论训》有“余伯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而《盐铁论?散不足篇》则有“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又诗豳风七月之“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中之衣褐,均以麻布织成。又《礼记?礼运篇》有:“治其丝麻,以为布帛。”等大量记述以麻织成布之文献。
一九五七年五月于陕西西安壩桥之西汉古墓中,发掘出之古物有铜剑、铜镜、半两钱及一张以植物纤维造成之壩桥纸。古人造纸,初以丝絮为材料,故《说文》有“纸,絮一苫也”之解释,而纸字亦以丝为偏旁。惟因以丝造纸成本高昂,发展受限制,至西汉时代始转用植物纤维代替丝以制纸。上述出土之壩桥纸,经鉴定是由大麻纤维所造成。从上述各文献资料,均足以说明中国栽培麻类作物,其主要目的是以解决民生衣食为主,其次是发展文化事业――造纸。故历代农书,对艺麻一项,均有详尽论述,其中若干论点,至今仍具实际参考价值者。兹略举一二说明之。如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分列“种枲”及“种麻”两篇,前者目的在收纤维以织布,后者则在收麻子作粮食。故在种枲时提出“勃如灰,拔之。”(意即种雄麻,在花粉散放时,应收割。)南北朝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一书中,有进一步解释,贾氏谓“未勃者收,皮不成;放勃不收,则骊。”(意谓未散花粉时就收割,则纤维未成熟,迟收割则纤维变质。)又谓“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即言在雌麻田中之雄麻,作为授粉用,应在其传枌后始拔去。)此种耕作方法,至今仍应用在篦麻及玉米之生产过程中。此外对大麻之耕作技术方面,有“春冻解,耕治其土。”(《氾胜之书》)下种则用“白麻子。……止取实者种班黑麻子。”一般下种时间为“二、三月,以三月为上时。”(《齐民要术》)但“宁早,勿失于晚。”(《氾胜之书》)“二尺留一根,稠则不成料。”(《四时纂要》)“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地薄者粪之,耕不厌熟。”(《齐民要术》)“雨泽时适,勿浇。浇不欲数。养麻如此,美田则亩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十石。”(《氾胜之书》)上引大麻之栽种技术,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古人对于植物资源之利用,首先在于所利用之植物是否高产,肯定其属于高产品种后,则采取多元化利用。例如大麻,除利用其纤维作纺织材料;及利用其种子作粮食外。其根、茎、叶、果实及种子,均作药用。其医疗价值,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本经将麻黂列为上品,谓其“味辛平,治五痨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久服通神明。”至《名医别录》则指出“麻黂有毒,功能破积止痺,散脓。……其子中仁,则无毒,然其性滑利。”又《本草纲目》则对大麻药性,更为了解。《纲目》谓“大麻即今火麻,处处有之。……麻叶有毒,食之杀人,麻子中仁无毒。麻黂即子连壳者,其壳有毒,多服令人见鬼狂走。麻叶味平,捣烂傅蝎毒有效。……麻根捣汁或煮汁服,主瘀血石淋;治产难衣不出;破血壅胀,带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有效。”
中国对大麻,不只栽种最早,认识最深,且能充分加以利用,如在纺织工业上、在食用价值上、及医疗保健上,均起重要作用。至于今日有以大麻作其他用途者,则未见之中国典籍。
收藏
0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
|
Archiver
|
中国孕育网
(
沪ICP备14030367号-1
) © 2001-2018
中国孕育网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新用户注册
用其他账号登录: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