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4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告诉你外语学习的真实方法及误区分析(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25 10:37: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现在出国的留学生和移民很多。大家在出国前,英语大多不好,可都这么想:到了国外英语环境自然就会了,天天听,而且被迫说英语,有几个月就流利了。当然,听说有人也不行,那他们一定是因为老在中国人圈子里。大家都说在唐人街上的华侨一辈子都可能不会英语,我可不在唐人街住,到时候找外国房东家住,有机会跟他多练习。可到了国外后,发现大家真还都不在唐人街住,因为那里讲广东话,更不懂,在唐人街上跟中国人也是讲英文的。尽管人家一般先用广东话跟你打招呼,发现没反应后双方就开始各操费力的英文开始交流,好在到那里去的唯一目的是买菜,对付的了,不过感觉很滑稽,大家明明都是华人,还非得讲洋话。在国外一段时间,居然很多人把广东话学会了,包括我在内。(不过大家不要误会了,国人在广东话环境能很快学会粤语,这可和学英语的原理截然不同,实际不是在学外语。近似度太高,而且大家的语言思维是一样的,几个月就够。会西班牙语的人学意大利语就很快,也因为太接近。不用学,这两国人也能各操自己语言彼此交流。马克思用三个月学会的那个外语和这个情况类似。)
   平时是在英语环境的,是在外国人家住的,也大工,也上补习班,也看英文电视和报纸。可过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过去了,发现怎么自己的英语还是这么差呀,听不懂,说不好,只会一些日常生活很简单的用语,还讲得好难听。当然,到了国外,从张不开嘴到敢于开口,这一关还是过了。到国外两星期都敢说了,因为被逼的。一旦敢说了,也就不再有心理障碍了。但说了两年了,怎么翻来覆去还是只会那几句?英语环境出什么问题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0:40:31 | 只看该作者
  特殊群体
  
   我们一直在讲成年人在国外学习外语慢,那么小孩子不同吗?非常不同,他们是特殊群体。如果是小孩子(严格讲是12岁以下)到了国外环境,就算以前是零基础,只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每天几小时,外语就讲得非常流利了,和当地人几乎一样好,而且一点口音都没有。其实我们学会自己的母语也只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大家总认为我们学母语时用了很长时间天天在语言环境中泡着,其实不然。我们两三岁母语就说得比较流利了,每天并不用很久。语言学家发现,婴儿是从六个月大时开始注意语言符号的,之前并不知道语言和其他声音的区别。六个月大的婴儿,每天一共24小时,他先睡掉了十几个,剩下八小时左右,醒了就哭要吃,然后换尿布,洗澡等等,然后自己玩儿,并不是随时注意听大人的语言。统计发现婴儿注意语言的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而已。但两年就会了。大家不要认为小孩子语言水平低,他们是知识能力低,语言是很流利的。所以儿童是掌握语言最快的,比成人快5到10倍。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办法让成年人也用学母语的速度学习外语?这些问题正是国外语言专家研究的重点。尤其在近几年,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
7#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0:40:15 | 只看该作者
 于是成年人在国外就掉在这个怪圈里了。再往四周一看,大部分的中国同学在国外的几年里,英文都是非常差的。除非原来英文水平很高的人,在国外进步很快。但这样的中国同学太少了。
关于成年人在国外外语学得很慢这个事实,一般的老百姓也有普遍的认识。不光是中国人,比如在国外有很多其他国家的移民,在美国加拿大居住了很久,英语仍然很差,大家都习以为常了。现在这些人也来中国出差或工作,我想大家见得也开始多了。美国政府对此也很了解,希望解决这一问题。大家知道,一般拿到绿卡的人5年才能申请转美国公民。美国政府发现大部分移民5年以上英文还很差,于是试图通过修改移民政策鼓励学英文。政府提出:如果拿到绿卡后,4年就可以把英文说流利,通过考试,第4年就给公民权。但美国的语言专家们纷纷起来反对,骂政府愚蠢。大部分人明明5年都学不会,奖励其中英语好的也不能让其他人学会呀?他们说:好比大家都是饥民,你应该想办法给大家吃饱,而不是奖励其中最胖的人呀?这一职责登在了2005年《今日美国》上,后来这一政策没有实行。
   那成年人在国外一般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外语说得比较流利呢?国外的语言专家有很深入的研究,他们发现,前提是如果能维持外语环境(不能每天缩在本族人中),那么达到流利程度的时间需要年龄除以6。也就是说,如果三十岁到国外,需要5年才会比较流利。所以很多出国读研究生和工作5年以上的中国同学,英语可能是非常流利的。但我们发现,由于开始时基础差,很难维持外语环境,所以很多移民留学生在国外5年以上外语仍很差。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0:39:55 | 只看该作者
   这时大家又得出了一个结论:噢,原来到了国外和老外瞎交流没效果,说的都是会的,听的都是能懂。不懂的很难懂,不会说还是不会说。我们现在明白了,原来到了国外,英文还要靠自己系统学。(那篇出国十大秘密的文章得出类似观察结果)。自己如何系统学呢?

这时小班外教课不要了,大家组织了一个大班,请个老师来教外语。对这个老师的要求是:必须会讲中文。当然我是会讲中文的,于是被请去当老师了。我曾在加拿大纯英文环境下教过英文,原因是我会中文。听起来很滑稽。我曾在周末到教堂去给中国同学上课。他们一般都是在教堂聚会后,(很多人不很信教,到那里是为了聚会)用那里的教室上课,教室免费。我一给他们上课,他们觉得学习才“有效”,因为再复杂的英文,用中文解释一定明白。我会用英文上课,但大家才不听呢,我又不象ESL那样管饭。一用中文,大家就高兴了。有一次一个学生问了我一句英文(记不得是哪句了),问我啥意思。我问他哪里听到的,他说在ESL课上。那老外老说这句话,他听了两个星期了,都会背了,但就不知啥意思(无效)。我问他为什么不问老师,他说问过,但老师是老外,用英文给他解释了一遍,但那解释他听不懂。(这又回到的用英文解释英文的问题。很多同学认为这是对的,比如用英-英字典。当然是对的,但经验告诉我们在英文基础比较低时不太现实,因为对他们来说,英文解释很难懂。水平很高的同学才能用。所以国外的英文环境对原来英文水平很高的同学是很有效的。)接着我用中文给他解释了一遍,他回答说:“咳,是这意思啊!”以前两个星期都不明白的问题(无效声音),只用了两秒中就明白了。因为知道意思了就有效了。于是大家纷纷提问,把平时听到的不明白的词和句子问我。再复杂的句子,只要用中文解释,一定懂。但读者又发现问题了:这不是还在用翻译法吗?没错,这样做的后果是很难形成英文思维,回到自然环境中,又反应不过来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0:39:38 | 只看该作者
这时,有以上同样经历的出国的朋友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国外的真实语言环境太难了,我不适应,所以难学。咋办?去加拿大的同学们真走运。政府给所有新移民准备了英语培训班ESL Course。“小班纯外教。”原来在国内认为是很贵但是是最理想的学习条件,在加拿大居然是免费的。一个Native speaker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用英语每天在一起交流。在这里不但免费,还发午餐。管饭!不但管饭,还发每天上课来回的车费。不但发车费,有的偏远省份还发钱。只要一个月全勤,可以去政府领几百加币(几千人民币呢)。有如此的国家和政府,真幸福。再说不管饭也要去呀,英文要紧。于是大家踊跃报名。每天高高兴兴来教室和老师同学交流英文。
   可是接着发生了这样的事:两星期后,许多中国同学就开始不来了。中国同学多半很聪明,很快就观察出问题来的。刚来上课时非常兴奋,老师自我介绍: “Hi! How are you? My name is …, I am from Canada. Nice seeing you all.”;同学互相认识,开始交流。但很快同学们发现,两个星期过了,并没有学会几个以前不会的“新东西”。还是只能听懂那些简单的日常用语。有一天中午吃饭老师说是 “spaghetti”,这词记住了,是“通心粉”。但两星期才这几个词,太慢了,两年也不行啊?还不如我自己回家背单词呢。我当时听到这情况时还劝他们:那也别走啊。至少你们可以跟老师说英语呀!回家找谁去呀?总不能老在街上跟人聊吧。这些同学不以为然:多说英语更有问题。因为我们发现,说来说去,都是在说那些以前就会说的那些话。不会说的话,我们都在那里瞎说,这样越说越差。很多同学以前认为有机会多说就越说越好,但现在又明白了,原来不会说的话,是不会在外语环境中自动变会的。比如有个同学想说她把全家福照片做了塑封带来。塑封不会说,怎么都不行。有人提出了:说个简单形式的总可以吧?她说 “I put plastics on my picture.” 老外能懂吗,当然能。于是英语交流实现了,人家继续跟你聊:Oh, what’s the picture about? 简单英语也可以交流啊, 甚至可以应付生活中的大部分琐事。但您说英文的能力提高了吗?零效果!所以不是“随意多说”就好。说是输出过程,脑子里还没有的拿什么输出啊?于是退课了。(可怜的加拿大老师们还不断打电话求中国学生们回去。倒不是喜欢他们,而是上课学生少会被政府裁员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0:39:19 | 只看该作者
   交流结束。先不管交流是否愉快,大家再仔细分析,从刚才的对话对提高英文能力什么帮助吗?可以说几乎是零。无非是与“真人”交流了,说了几个以前早就会的简单问候语,听懂了几个单词但不知人家到底在讲啥,而且没有任何单词或其他东西是从以前的“不懂”到听过以后变得至少大概“懂”了吧。刚才我们论述过,不懂的是“无效的声音”,纯粹白听,和听阿拉伯语广播一样,永远也不可能懂。这时这位同胞大哥又明白了一件事:原来用英文解释英文是不现实的。其实大家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却非要到国外去证实。大家都查过英-英字典或双解吧?早就听人说英文解释英文更准确,而且连查带学多好呀!碰到一个单词去查英-英字典,结果发现解释里还有几个不认识的。再查解释的解释,一会儿就乱套了。很多读者都有英-英字典吧?我敢向大家保证,查过两次之后就放书架上再也不会去碰他了。大家先别忙笑,分析一下为什么。
   这位新来的大陆同胞后来如何?先不说这位房东从此失去的与你交流的兴趣,而且你每月也不需要再和他交流,只要按时把支票放他信箱里就好。很快最短租期一到,这老哥就搬走了。不是不好意思见房东,而是老外的房租比华人的贵(华人比较不注重装修,并且常不开发票收现金,所以给你优惠)。既然练不了英文,还不走?还曾出过一个头疼的事:刚住下时订了份英文报纸,第一份还没看完半版,一个星期的都堆起来了,赶快退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孕育网 ( 沪ICP备14030367号-1 ) © 2001-2018 中国孕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