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lulumama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班后,宝宝该怎么喂?

[复制链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0:08:38 | 只看该作者
  把母乳挤出存放在公司冰箱

  我上班时,我们公司茶水间有冰箱,我上班第一天,就带着一个消毒好的奶瓶,奶瓶外还包着一个食品袋,双层保险保证奶瓶卫生。

  我利用中午休息时的间,在茶水间,我让同事帮我把好门,洗净双手后,拿出奶瓶,把乳汁挤到奶瓶里。每次差不多能有多半瓶奶。然后我把奶瓶盖盖紧,装进食品袋,放进冰箱里冷藏。

  最重要的是下班时,一定要想着把奶瓶带回家。

  这瓶奶就成了宝贝第二天中午的主餐。这样,我的奶水不至于浪费,宝贝也能多吃一次母乳了。

  爱心提示

  1.这种做法适合在有冰箱的公司使用,否则奶水在室温下很容易变质。

  2.挤母乳时要保证奶瓶、手的卫生,否则可能污染了乳汁。

  3.挤出的乳汁一直存放在冰箱里,所以在宝贝吃前要用热水浸泡加热。

  4.挤出的乳汁易变质,最好当天或第二天给宝贝喝。一般在冷藏状态下也可存放3-5天。

  5.有一种专门存储母乳用的密封袋,比奶瓶密闭性强,更方便卫生。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0:09:09 | 只看该作者
 接宝贝到公司吃“饭”

  我自己开公司,怀孕时公司刚开业不久。那时特别矛盾,公司有许多事要打理,而宝贝又不期而至,非常头疼,后来在老公的劝说下,我们决定要这个宝贝。怀孕时一直处在工作状态,宝贝刚出生那几天不能自如活动,工作也就委托助手去做。

  1个月后,我就开始工作了。公司离家很近,走着也就十几分钟。

  早晨我9点上班,上班前喂饱宝贝。中午如果我工作忙,就让保姆带着宝贝来公司,我在公司给宝贝喂奶。下午3点多宝贝该饿了,我会按时回去给宝贝喂奶。

  就这样,我一边工作,一边哺喂宝贝,虽说那时挺麻烦的,但母乳喂养的宝贝身体特壮,成长的也特别快,作为妈咪我感到特别幸福。

  爱心提示

  1.这种方法适合工作场所离家近的妈咪。如果离家太远,让宝贝在路上来回奔波就太辛苦了,娇嫩的宝贝可是受不了的。

  2.如果天气条件不好,或是手里的工作不多,最好还是妈咪回家喂宝贝。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0:09:44 | 只看该作者
 中午回家喂宝贝

  我是做销售的,工作性质比较灵活,3个月产假休完后,我就上班了。我想若是再不上班,很多客户都跑了,开发新的可不太容易。

  我每天9点到公司报到,然后安排好一天的行动计划,只要按计划做好就行了。以前我上下午各跑两个地方,现在我压缩为每天跑两个地方,中午11点左右上午的计划就能完成了,我就可以利用中午的时间回家喂宝贝。喂完宝贝后,我又得继续下午的任务。下午,四点左右我的任务也就完成的差不多了,就尽快赶回家给已经饿了的宝贝喂奶。

  这样虽然比较辛苦,但我觉得至少宝贝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了、工作也相应兼顾了,辛苦点也是值得的。等宝贝再大些,能吃辅食以后,我就可以稍微轻松一些了。

  爱心提示

  1.适合弹性工作的妈咪。这样可以适当调整工作时间,保证宝贝的母乳喂养。

  2.工作也要努力,少了拜访客户的时间,但要多打电话,与客户沟通,这样业绩才不至下滑过多。

  3.跟老板讲明,这种状况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几个月后会正常拜访客户,不要让老板觉得你工作不努力。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2 10:10:19 | 只看该作者
 下班直接回家喂宝贝

  我的职业是护士,休完产假就赶紧上班了。护士工作总是特别忙,好在科里护士长比较照顾我。我一直申请上连班,就是11点半吃饭,中午别人午休,我接着工作,这样我能早些回家。

  一般3点钟我就可以下班了(我们单位的喂奶班是7小时工作时间)。下班后,我就直接赶回家,到家后洗净手就先喂宝贝。

  这样,他一天里早晨可以完全吃母乳,下午和晚上也有足够的母乳,只有中午给他喂1次配方奶代替母乳。

  我的宝贝适应力还比较强,几天下来就适应了这样的喂养方式,我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现在宝贝身体很健康,个头长的也很快。

  爱心提示

  1.离家不能太远,太远也不方便,一般1小时之内的路程还可以。

  2.早晨要喂饱宝贝,中午宝贝要吃1次配方奶。

  3.奶水可能在开始上班几天会胀,因此中午需要挤掉一些奶水,否则时间长了乳腺发炎就不好了。
11#
发表于 2009-4-15 02:53:59 | 只看该作者
   所以,育儿观念上,传统和现代的确在进行着大碰撞。妈妈们和爷爷奶内们都要接受新知识,让宝宝在科学的育儿理念下成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孕育网 ( 沪ICP备14030367号-1 ) © 2001-2018 中国孕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