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59|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吸引孩子合作的七个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1 10:5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任教第一年,我对于怎样让孩子与我们合作的看法,有点类似于耐克公司的口号:“干吧!”

  我花了很长时间精心设计,把一天分成一系列内容丰富的课程。要讲的内容很多,但没有那么多时间都讲到。所以如果全班学生都安静地坐着“合作”,我们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合作”一词意思是“朝着同一个终点或目标共同努力”。然而,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表现似乎表明,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让我结束讲课!家庭作业才讲到一半,就有人要求上厕所,纸飞机在教室里飞来飞去,有个学生还从椅子上摔了下来。

  这些孩子怎么了?难道他们不懂得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难道他们没有把学校教育和他们的未来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他们就不能自我控制一点呢?
21#
发表于 2008-6-4 10:50:55 | 只看该作者
ma:ma116 ma:ma116
20#
发表于 2008-6-1 11:07:13 | 只看该作者
 一位私立学校的校长讲述了当他接纳了一个逆反的学生的感受,并提供他一个选择时所发生的事。

  作为一校之长,我经常要扮“红脸”。昨天,一位老师往我办公室捎来口信,请我出去“处理”托米的事:课间休息结束了,这孩子拒绝回教室。我想我到底怎么样才不至于把他扛回教室。走出办公室,我看见托米蹲在地上,旁边站着一个满脸涨红的老师,正冲他喊:“告诉你,我要叫校长来。”

  我深吸一口气,说:“你好,托米。看来你很不愿意离开操场。这也难怪,今天是这么美好的一个春天。”托米什么也没说,继续盯着地面。

  我说:“你或许希望整个上午都在外面呆着……好吧,孩子,现在该回班里了。那么你说我们是从这个门进去还是从那个门进去?”

  托米指着远处的那个门说:“那个。”

  我伸出一只手,他拉住我的手,我们一起走进了教学楼。我不知道谁更吃惊——我还是那位老师。
19#
发表于 2008-6-1 11:03:55 | 只看该作者
 老师讲述的故事

  一位三年级的老师说,给学生提示而不是责骂,是很有成效的。

  课间休息还没结束,麦克思走进教室,看起来焦虑不安。我说:“麦克思,好像你不开心。”

  麦克思说:“什么叫行为不轨?”

  “行为不轨?”我问。

  “是的,”他说,并递给我一张纸条,那是课间督导员给他的。

  “他冲我大喊大叫,”他说,“因为我行为不轨。”

  我打开纸条读起来:“这个男孩在操场上吐痰,被我当场抓住。我要取消他的课间休息资格,因为他行为不轨。”

  麦克思说:“瞧,他说我行为不轨,这是什么意思?”

  “她想让你知道,”我解释说,“你做的事不恰当。也就是说在操场上吐痰是不对的。”

  麦克思疑惑不解。

  我说:“麦克思,痰会传播病菌。”

  他“哦”了一声,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后来他再也没有犯这样的错误了。
18#
发表于 2008-6-1 11:03:20 |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疑问

  1. 如果我讲述问题,学生没有反应怎么办?一天,我对我的一个一年级学生说:“吉姆,你的脚放到过道里了。”他抬起头“哦”了一声,但没有任何动作。我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你可以不断地重复原话,如果那样还没有结果的话,继续给出一些提示:“可能有人会绊倒。”有些孩子需要用多种方式重复多次才会听。

  2. 我不知道给出提示这种办法是否对十几岁的孩子起作用。美术课上,我们正在做拼贴画,我对一个女孩说:“雪娜,胶水不盖上就会干。”她白了我一眼说:“别逗了!”她怎么会这样?

  提示要与年龄相适应。如果你告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她已经知道的事,她会觉得那是对她智力的一种侮辱。雪娜需要的只是那种最温和、最迅捷的提示:“雪娜,胶水。”

  3. 只说一个词和命令之间有什么区别,如果我说“坐下!”那不是相当于命令吗?

  如果你说一个词时用的是一个动词(“停下!”……“站起来!”……“走开!”……“坐下!”),听起来的确像是命令;但当这个词是一个名词,那这一个词就很奏效。“罗丽,你的座位。”就会使罗丽想:“我的座位怎么了?……噢,我得坐在座位上……我最好坐下。”你并没有告诉罗丽去做什么,而是将她的注意力转移到问题上来,于是,她就能告诉自己该做什么了。
17#
发表于 2008-6-1 11:02:58 | 只看该作者
父母讲述的故事

  第一个例子说的是一位父亲如何用新办法,帮助他十几岁的儿子和一位要在他家居住一年的外国交流学生和睦相处。

  我儿子杰克一边做家庭作业一边听着他最喜爱的电台播放的摇滚音乐。看得出来,安德列,这位从法国来到我们家的外国交流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做作业,但他又不好意思说什么,只是不时地朝收音机的方向看看。我很为儿子的麻木生气,真想问他是不是希望安德列在这样的躁音中做作业,但是转念一想,或许给他一些提示更明智。我说:“杰克,有些人可以边听音乐边做作业,但有的人需要安静的环境才能思考。”杰克抬起头来,把收音机稍微关小了一点儿,问安德列:“这样行吗?”

  半小时之后,我听见音乐声又大起来,我把头探进孩子们的房间,喊了一声:“音乐!”杰克说:“哦,对不起。”并关掉收音机。安德列说:“谢谢。”

  这则故事是一位妈妈说的,她主要用游戏的方式鼓励3岁的女儿明蒂与她合作。

  明蒂手里拿着从图书馆借来的书,向游泳池走去。我离得太远,来不及阻止她,于是喊起来:“哦,不!书,停下!书,你不能进游泳池,书不会游泳!”明蒂停了下来,看了看手里的书,迅速跑回房里,一会又跑出来了,跳进游泳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孕育网 ( 沪ICP备14030367号-1 ) © 2001-2018 中国孕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