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小私募 发表于 2011-3-31 22:12:50

婆婆,这辈子没和您好够

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收到了几条意料之外的祝福短信,是朋友发来的。

  朋友并不是一个随意的称呼。其实,当他们坐在对面,与你分享内心深处刻骨铭心的记忆时,就已经把你当成了朋友——不需克制,无需隐瞒,甚至不用担心不被理解,因为心与心的交流,情与爱的碰撞,总是那么通畅。而他倾诉中流露的真情,忆及的点滴往事,又会让他甚至他所忆之人,成为朋友一样亲切的存在。

  朋友们带来的故事,有悲伤,有痛苦,但悲与痛大多源于思念与爱,在诉说中释然,在释放后化作前行的动力。

  爱会一直存在,逝者不可追,我们能做的,是让爱一路相随。

  口述/李玉华
执笔/本报记者 李宁


  见面时,李玉华指着身上的棉裤说,那是婆婆
给买的。她自己开了个小店,冬日里,婆婆总是怕她冷,见到暖和的棉裤就买给她。

  “两个人都爱着同一个男人,怎么可能会是敌人?”

  “两个人彼此真诚相待,掏心掏肺地对待彼此,怎么会处理不好关系?”

  “一个虐待媳妇的婆婆,能和儿子处好关系吗?一个不孝顺婆婆的儿媳妇,能指望得到丈夫的尊敬和爱吗?”

  ……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其实都是她和婆婆关系的写照。很多人说婆媳是天生的敌人,但是李玉华在婆婆那儿得到的是母亲般的宠溺。阳历的新年刚过,春节也不远了,本来,全家都已经订好了虎年春节的团聚之地,但那个用宽容和爱把全家凝聚在一起的老人,却没能等到那一天


  李玉华和婆婆的合影。去年夏天在婆婆家拍摄,那之后不久,老人就被查出身患肺癌。

  图片由李玉华提供

  婆婆没有女儿,而我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所以过门后,媳妇们就成了她的贴心小棉袄,她就成了媳妇们的亲娘。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饭桌上,婆婆的第一口菜永远是夹给儿媳妇的;儿子媳妇吵架时,挨骂的永远是儿子。现在闭上眼,还能想起婆婆攥着我的手对我丈夫说:“她自己做生意可不容易了,你可得知道疼她。”说这句话时,她很认真地看着丈夫,直到丈夫点头答应,她才露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我一直很肯定,婆婆是真的爱我,所以在她的葬礼上,我的每一滴眼泪都是真诚的。有人说婆婆和儿媳妇是天生的敌人,可是对我而言,婆婆走后,我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亲人,还是一位能听我倾吐心声的朋友。

  婆婆是2009年12月4日去世的,离现在还不足一个月。记得送她走的那天,我知道婆婆不喜欢那些老规矩,就帮她穿上了早已备好的呢子大衣、戴上宽
边帽子,端详着如睡梦中一般安详的老人,总觉得她还会站起来,对我说:“李玉华,今天冷吧?”那天格外冷,呼出的哈气仿佛都要结冰了,可是,再也没人每天打来电话问我冷不冷了。

  婆婆是个很简单的人,简单到让人能一眼看穿她的心。跟她相处是件再轻松不过的事儿,不用耍心眼,也不用藏着掖着。她说爱你就是真的爱你
,丝毫不用怀疑她的诚意。我爱吃虾,尤其是婆婆煮的虾。无论哪个季节,无论多贵,她最多十天就会给我送一次。我自己开了个小店做生意,有时候她给我送到店里时,我正在接待顾客没时间吃,她会挑个最大的虾剥开,把虾仁塞到我嘴里,然后眼巴巴地望着我,就像个等待评判的小孩子。等我吧唧着嘴说好吃,她脸上的条条皱纹就会舒展开来,像盛开的花儿。

  她喜欢待在我的小店里跟我聊天,总说一到我的小店,就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时间久了,我的朋友
她全能叫上名字来,她的街坊我也都认识了,家长里短,我俩常常一聊就是大半天,大声地说,大声地笑。有时候顾客买完东西不走留在那儿跟我聊天,她会急得坐立不安,等人走后,总是不解地问我:“你说,那人怎么那么没眼力见儿?没看到我等着跟你说话吗?”碰到跟我划价的顾客,她就气鼓鼓地盯着人家,仿佛她的儿媳妇受了多大的委屈一样。那表情,真可爱。

  婆婆也从不向儿女提要求,不像有的老人觉得你们是小辈就应该怎么样。她去世的前一年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是宁愿请小时工做家务也不肯给我们添麻烦;去年,她房子刷浆都没找我们帮忙。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你们忙,有什么用得着我的地方,说话。”我俩都喜欢小动物,我养了条小狗
,但没时间照顾,她就在家做一大桶狗食给我送来。那一桶,足有30斤重。有时候下了公交车,实在走不动了,就给我打电话去接她。如今,每次经过家附近那个公交站,我都会驻足观望,但却再也见不到婆婆的身影了。

  2008年夏天,婆婆开始消瘦,但却总坚持说自己的身体不会出问题。是啊,别看婆婆年纪大了,但是心气儿高,精神状态特别好。公公还在时,老两口70多岁还补拍了婚纱照,平时弄花养鱼,骑着自行车逛天津,商量着到处去吃天津的美食,对生活充满了向往。人活着不就靠精神头吗,所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老人是真的病了,直到她开始咳血。

  诊断结果为肺癌,我们没敢告诉她。

  弟媳妇给婆婆买来了新衣服,当说起老人可能再也穿不着时,我捕捉到了她眼角的泪水。她此刻的心情应该和我是一样的,这些年,我从没听婆婆说过弟媳一句坏话,想必在老人心里,早把我们都当成了女儿。哭过之后,她买衣服的频率更高了,她知道,婆婆是爱干净爱美的女人,年纪大了仍然如此;而我则尽力满足老人的口腹之欲,只要她想吃的东西,我一定设法买来。“李玉华,我想吃乐园的包子了”“李玉华,我想吃农家饭菜,让他们少放点盐,多放圆白菜”“李玉华,我想……”我从来没有厌烦过,甚至怪老人提的要求不够多。与她全心全意为我们付出的这些年相比,我们所做的,又算得了什么?

  婆婆从来不让儿媳妇干活儿。以前去她那儿吃饭,她总是一个人张罗一大家人的饭菜,想帮她吧,她就会从厨房把我们推出来,说:“你不知道
东西在哪儿,别添乱。”饭桌上,她专注地盯着每个人,看到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她会大声地、得意地笑。只要我们饭后陪她聊会儿天,她就特满足。哪怕我们吃完就立刻走人,她也能理解。婆婆生病后依然如此,能自己做的事,绝不让我们做。9月份她已经病得很重了,我不放心她一个人住,但是我家楼层太高,老人进出不方便,于是,我在自己家楼下为她租了间一楼的房子,这样就能每天见到她了。

  我每天都过去看婆婆。有一次她把大便弄到了被子上,我正好遇上,不管她怎么推辞,我都帮她收拾了。自此,她仿佛欠了我多大情,逢人就说。没几天,附近的人都知道她有个好儿媳。我对她说:“妈,您别跟我客气,与您的付出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她不说话,只是满足地笑着。    婆婆走后,我为她洗净全身。这是我第一次触摸去世的人,但一点也不害怕。夏日里,她为我送虾的情景还在眼前;冬日里,她为我买的棉裤我还穿在身上。我从她那儿得到的是母亲般的宠溺,可现在,她却离我那么远了。

  婆婆走了将近一个月了。接不到她电话的日子,我耳边却经常响起她的声音:“李玉华,今天冷不冷啊?”“记得回家后熬点粥,得喝点稀的”“一定要用热水烫烫脚”……有时候,我也能听到她带着小孩子的好奇心,在我耳边低声问:“今天生意怎么样?卖了多少钱?”我说生意很好,就能看到她的皱纹又舒展开来,像花儿一样漂亮。

艾米利亚 发表于 2011-4-1 09:18:09

好感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婆婆,这辈子没和您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