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孕育网 首页 孕育热点 育儿热点 查看内容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入园焦虑?

2023-9-5 16:11| 发布者: yy280| 评论: 0

摘要:   九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坐在一张木椅上,给刚满三个月的威尔伯喂奶。我的四周堆了很多湿漉漉的雨衣和五颜六色的小雨靴。这些雨靴上溅满了泥点,一看就知道,孩子们早晨上学一定走过了泥泞的小路。我在自己温暖 ...
  九月,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坐在一张木椅上,给刚满三个月的威尔伯喂奶。我的四周堆了很多湿漉漉的雨衣和五颜六色的小雨靴。这些雨靴上溅满了泥点,一看就知道,孩子们早晨上学一定走过了泥泞的小路。我在自己温暖的外套下缩了缩身子,把威尔伯抱得更紧了一些。威尔伯在我的外套下一边吃奶,一边发出呼噜呼噜满足的声音。

  “妈妈,你还在吗?”一个扎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跑进来喊道。她穿着一件蓝白相间的条纹衫。这件衣服大大的,衣摆一直垂到了她的膝盖。她还不到三岁呢。我的心一瞬间融化了。

  “你好呀,宝贝。对,妈妈一直在这儿。”

  看到我还在,克莱门西满意地离开了,重新回到同学的身边。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他们一起读书、玩耍。不到十分钟,克莱门西又跑了过来:“你好呀,妈妈。”她声音夸张,像在唱歌。她冲我笑笑,又拍了拍威尔伯,然后一溜烟地跑开了。

  今天是克莱门西上幼儿园的第五天,而我已经在这个寒冷的、放鞋子的房间待了三天了。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有点可笑。我和威尔伯一起待在家里,暖暖和和的不好吗?但是我忘不了克莱门西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她撕心裂肺地哭着,求我不要离开她。我的心真的碎了。尽管我和我的先生麦克都认为三岁是入园的最佳时间,但是威尔伯的到来让这一切变得没有那么顺利了。

  在人们传统印象里,三岁是入园的理想时间。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开始学着独立,学着与人交往。可是,如果这个时候家里有新的孩子出生呢?比如,克莱门西在面对弟弟的到来时,她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她很纠结。一方面,她的确希望获得一些自由和独立;可是另一方面,她又出现了严重的错失恐惧症(FOMO)——她担心自己不在的时候,弟弟会抢走自己的爸爸妈妈。

  克莱门西的幼儿园老师都劝我说:“没关系,你走了她就不哭了。”但是,我真的没办法离开哭泣的克莱门西,所以在经历过第一天的哭泣之后,我恳请幼儿园同意我留下来陪陪克莱门西。当然,我也担心自己是不是过于敏感,于是我专门去咨询了我的心理咨询师朋友丽莎·艾丽。

  “为什么别人要在你孩子难过大哭的时候把孩子从你身边带走呢?”丽莎温柔地问,“或者,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大哭呢?(在你家)孩子刚刚迎接了一个新的家庭成员。之后呢,妈妈又要求她离开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克莱门西这么大的孩子还没有时间观念,根本不知道爸爸妈妈什么时候会来接自己。甚至,她都不知道爸爸妈妈还来不来接自己。”说完,丽莎目光温柔又坚定地看着我。

  我静静地坐着。瞬间,我想明白了。设身处地地想想,作为一个大人,这种情况我自己都很难处理,何况克莱门西呢?

  失去和变故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那么,当失去和变故发生在孩子身上时,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呢?尤其是对于那些年龄很小的孩子,他们的身心会出现哪些变化呢?

  首先,科学研究表明,对于小孩子来说,与父母分离所产生的焦虑感是真实存在的,并且产生焦虑感的大脑区域也负责处理生理上的痛觉。所以,这种分离焦虑会让孩子真真切切地出现躯体上的痛苦,从而出现全身性的应激反应。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经历这些失去和变故。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好友离开或者搬家、第一次入园/ 入学……这些都可能成为孩子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尽管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孩子入园/ 入学意味着他们更加独立,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事都是非常大的挑战,可能会引发他们极大的情感变化。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我们如何处理这些变化决定了孩子如何看待这些变化,他们在未来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相似的事件。所以,我们应该尽力帮助孩子处理生活中的这些困难。

  孩子的大脑里住着蜥蜴和狒狒,我们要帮助他们学会适应变化,并且变得更加强大。可能一开始会不太容易,但我们一定要坚持,帮助孩子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变化。不要觉得孩子“黏人”,他们只是想离我们近一点儿。“黏人”这个词总是有点贬义。孩子喜欢跟父母待在一起,是因为他们希望父母陪在身边,他们也更有安全感。这无可厚非。看看动物世界,大多数动物的幼崽都是“黏”在父母身边的。

  对于孩子来说,与父母分离是会让他们感到焦虑的。可能你只是去一下厨房,短暂离开一下他们的视野;可能你第一次送孩子去上幼儿园,需要分离一天……对于孩子来说,他们都会感到不安和焦虑的。他们不想离开我们,因为他们还没准备好自己一个人去面对。没关系的。我们只需要给孩子足够的支持,正确地引导和帮助孩子,让孩子感到安全,孩子也会更加独立。他们大脑里的蜥蜴和狒狒也会感到更加安全坚定。

  相反,如果我们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呢?如果我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狠心让他们独自面对变化,让他们独自处理自己的情绪,他们的身体里会分泌出大量皮质醇和肾上腺素。这些应激激素会让孩子的身体处在持续应激的状态下。作为大人,我们也不喜欢变化。我们不喜欢搬家,不喜欢换工作,更不想失去我们爱的人。但是与孩子不同,我们可以理性地思考。我们知道搬家虽然很烦,但是不会一直搬家;换工作虽然让人觉得不安稳,但是我们会慢慢融入新工作;失去爱的人固然很难过,但是我们可以跟朋友倾诉,减轻自己内心的悲伤……我们知道,一切都会过去的!可孩子呢?他们可没有理性思考能力。他们无法一个人独自去“处理”这些复杂的人生变故。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岁以内的儿童会面临的人生变故主要有哪些吧。了解孩子的大脑结构和特点后,相信我们一定能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帮助,一定可以带着足够的理解和同理心,帮助孩子一起走过困难的时光。

  早期阶段的分离

  婴儿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正确地帮助孩子度过人生的各种过渡阶段,确保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家长会面临一个窘境——我们根本没法离开孩子一步!

  哪怕是短暂地离开一下房间,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很艰难的。还记得吗?在婴儿的大脑里,有着一只蜥蜴和一只狒狒,他们两个的首要任务就是确保生存。但凡有威胁到生存的事发生,他们都会拉响警报,出现应激反应。婴儿的大脑里,聪明的猫头鹰还没有长大,他们还没有时间观念,就算只是短暂地跟爸爸妈妈分开一下,他们也会觉得非常恐惧。因为他们不确定呀:爸爸妈妈还会再回来吗?什么时候回来呢?父母如果不在身边,小孩子是可以感受到的。那么知道了这些,下次孩子再出现分离焦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啊,把孩子带在身边就可以了。

  孩子并不是“胆小”或者“黏人”,只是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格外需要父母。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感到不安。自然界中,所有动物的幼崽都是这样,会出现分离焦虑的。所以,我们只需安抚好他们大脑里的小蜥蜴。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我们只是短暂离开一下,一定会回来的。换句话说,我们一定不会抛弃他们的。但是,如果我们需要长时间地离开孩子呢?比如,我们要重返职场了,应该如何帮助孩子过渡呢?我的好友丽莎·艾丽建议父母朋友们需要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受她启发,我发明了下面这个小工具。

  给父母的小贴士

  回旋镖拜拜

  我记得我的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的好友丽莎就建议我跟孩子们建立一种仪式感。她说:“在回去上班之前,你就可以跟孩子一起建立你们母子之间的仪式感。通过这个方式,让孩子们明白妈妈一定会‘回来’的。”比如,当我想短暂地离开房间去趟洗手间,我可以对孩子们说:“妈妈马上就回来。”不用担心孩子小听不懂。只要每次离开孩子的视线,我们都会跟他们说:“妈妈马上就回来。”不管我们离开几分钟,每次回来的时候,请大声跟孩子打招呼:“妈妈回来啦!”

  丽莎指出,通过母子之间的这种小小的仪式感,孩子会慢慢地建立一种安全的模式。孩子还很小,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每次说“离开”到底会离开多久。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仪式,孩子会渐渐地学会信赖并依靠父母。一段时间后,只要我们在离开孩子视线的时候对他们说“妈妈马上就回来”,他们就不会慌乱,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妈妈说会回来,她就一定会回来。

  当我们需要长时间离开家的时候,或者当我们需要把孩子拜托给别人照顾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回旋镖拜拜”这个小方法。哪怕我们只离开一小会儿,我们也可以通过建立仪式感来让孩子感到更安全。

  传统育儿理论经常建议父母们悄悄地离开孩子。在传统理论里,如果我们告诉孩子自己即将离开,孩子可能会因此被“激怒”。事实再一次证明,传统育儿理论是不正确的,我们不要再被这些观念误导。如果我们离开孩子,还“不告而别”,我们不仅会激怒孩子,还会惹毛孩子大脑里的狒狒和蜥蜴,让他们一直处在抓狂的状态。因为他们根本没想到,自己那么信任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却会突然站起来离开。反之,如果我们努力营造“说拜拜”的仪式感,就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和适应性。所以别再偷偷溜出屋子了(或者从幼儿园悄悄离开),因为这样真的会适得其反。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孕育网 ( 沪ICP备14030367号-1 ) © 2001-2018 中国孕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