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9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孕期长多少斤问题大讨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0 09:5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怀孕了,长胖是迟早的事,体重秤的显示也就成为了准妈妈们非常关注的数字。你的体重增长状况正常吗?来看看下面的问答吧!


1、 我身材偏瘦,孕后也没怎么长,对胎儿有影响呢?
2、 “一个人吃两个人份”说法对吗?
3、 我刚怀孕,体重有所下降,这样正常吗?
4、 我体重严重超标了,现在是否应该控制吃东西呢?
5、 为什么医生每次检查都提醒我不要增重太快?
6、 我增加多少体重,胎儿就会增加多少体重吗?
7、 如果我体重增加太少,胎儿会不会感到饿?
8、 在分娩前,我的体重应该增加多少是正常的?
9、 孕35周已经增加了12公斤。这些重量分娩后是不是很难减掉?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09:56:09 | 只看该作者
 1、 我的身材偏瘦,怀孕后也没怎么长,是不是对肚子里的宝宝有影响呢?  


  不会。重要的是,你应该保证健康而且均衡的饮食,这样宝宝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如果你一直没有很好的胃口,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经常购买新鲜的、诱人的食物。

  如果你一看到满满当当的盘子就够了的话,最好少食多餐。

  身边随时带些零食,例如全麦饼干、花生或葡萄干,香蕉之类的食物。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09:56:37 | 只看该作者
  2、 民间有怀孕了就要“一个人吃两个人份”的说法,这种说法对吗?  


  没有必要。能量与营养成分是两个概念,这一点非常重要。准妈妈们在怀孕的第四个月才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能量,而且只比平时摄取的多10%就足够了。也就是说每天需要新增250个单位的热量,相当一个小面包加上一个苹果。

  孕期更应该注意摄取的是营养。而且对于营养成分的需要是从怀孕一开始就要满足的,这其中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宝宝健康发育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因此,准妈妈从一怀孕就需要补充更多的蛋白质(增加20%)、钙(增加30%)、锌(增加25%)、维生素B2(增加36%)、铁(增加100%)和碘(增加15%)。也就是意味着为两个人吃饭不意味着吃得更多,而是吃得更好。要时刻考虑到,你现在所吃的和宝宝吃的是一样的。尽量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全麦食品、富含蛋白质的鱼和补充铁的瘦肉等。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09:56:56 | 只看该作者
 3、 我刚怀孕,体重有所下降,这样正常吗?  


  不用担心,这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孕吐、怀孕后的身体变化,以及很多准妈妈对新状况一时无法适应而导致的没有胃口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如果在怀孕初期体重下降并不会危害宝宝的正常发育。

  这时不要强迫自己吃东西,可以用一些新鲜的水果或小零食放纵一下自己。在怀孕的第四个月之前体重并不一定会增加。而到了最后三个月,每周体重可能增加500克。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09:57:22 | 只看该作者
  4、 我体重严重超标了,我都害怕站在体重秤上,现在是否应该控制吃东西呢?  


  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节食,因为这可能干扰胎儿的正常发育。美国有研究表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挨饿,会大大增加宝宝出生后前几年患肥胖症的风险。你应该注意摄入高营养成分的食物,也可以通过以下注意事项使自己的体重不至于上升得太快:

  一定要远离高脂肪、高糖、营养成分又少的食物,例如甜点、糖果、巧克力和含脂肪多的香肠。

  多喝不含热量或热量很低的水,例如矿泉水、茶、浓度低的果汁。牛奶不应该被当作饮料,而应该算做是食物。

  尝试着改变一些习惯,例如放弃奶油面包,而用全麦面包代替;看电视时,放弃薯片,而选择切成小块的水果。

  每天坚持运动,散步或游泳,哪怕是上楼梯都可以。如果你没有机会运动,在回家的途中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回家也可以。

  如果你总是喜欢把吃东西当作最大的乐趣,可以寻找新的途径,使自己不再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面。不妨试试喝杯水果茶或者敷个面膜。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0 09:57:44 | 只看该作者
 5、 我的医生在每次例行检查的时候,都提醒我不要增重太快,为什么?


  怀孕期间如果体重超重,会增加患妊高征和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如果你在第20周的时候已经长了10多公斤,就应该管管自己的嘴巴了。

  这些新增加的重量对心脏、血管以及背部和腿都是很重的负担。因此,定期的预防性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医生会告诉你增加多少重量对你的宝宝是合适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孕育网 ( 沪ICP备14030367号-1 ) © 2001-2018 中国孕育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