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書中滴火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8-4 23:05: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麻(Cannabis sativa L)为中国古代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种子供食用;茎部纤维则为纺织原料。有关麻之文献,散见于《诗经》、《山海经》及《礼记》等古籍中。然中国植物,以麻字命名者,尚有亚麻、黄麻、苧麻、苘麻、荨麻、胡麻、田麻、篦麻、剑麻及蕉麻等。上述各种植物,在分类学上分别属于八个不同科属,故其亲缘关系,颇为疏远。然仍以麻为名者,实由于彼此之间,在形态上、或功能上均有相类似之处,如叶为掌状复叶;或种子油有经济价值;又或茎部纤维可供纺织之用等。故以一麻字概括之,然恐其与原栽种之品种相混淆,则多加一字以区别之。如由外地输入,种子有油用者称为脂麻,又称胡麻;及有纤维可供纺织用者称为亚麻;甚至植物形态似芭蕉者,亦称蕉麻,盖以其有纤维供制纸用。又如上例以功能或具共同特征,以为命名之植物,例子颇多,如参类、七类、桐类、葵类等皆是。

德人E. Bretschneider在其《中国植物学文献评论》一书中谓:“凡植物之华名,仅以一字代表者,皆为中土固有植物。”又谓“中国文字,用以专记植物者,共有十个部首。植物之名称,其字多由此十部首所衍成。十部首为:草、木、禾、米、麦、黍、瓜、豆、麻及竹。……麻之一字,今用以泛指一切纤维植物,原来殆专指大麻(Cannabis sativa L)者。”又记载古代山川形势、物产贡品之《尚书?禹贡篇》谓“在青州(今山东省之东部)及豫州(今河南、湖北省之北部)之贡品中,主要为枲(即大麻)。”可见麻为我国最早栽种之作物之一,且贵为贡品。因此称之为大麻。大者非指其植株或果实硕大。据《则阳篇》谓:“大,初也。”故大麻之大字,有原产及固有之意。据此,古籍中所谓麻,即今之大麻,实无疑异。

大麻为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据《尔雅》谓:“雄株为枲;雌株为茡,或称苴。”又麻花为勃(见《氾胜之书》),果实古称为蕡,或作黂。在《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代)之《中山经》中,记载有“东南三十里曰依轱之山,其上多杻橿,多苴。”由“虎首之山,多苴、椆、椐。”又“东四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梓。”又“雅山,其上多美桑,其下多苴。”又“区吴之山,其木多苴。”及“又东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等,文中所记之苴,即为雌麻,其种子可作粮食。又上文所引之依轱山及服山一带产麻地区,据考证即今日之所谓中原地带。查该地区自古即以谷类为主要粮食。有所谓五谷者。《周礼》谓其谷宜五种。郑玄注谓五种为黍、稷、菽、麦、稻。又《周礼天官疾医》有五谷养其病。五谷即为黍、稷、麻、麦、豆。此外尚有九谷之称。九谷者指一切粒食。《周礼天官》有三农生九谷。注谓黍、稷、稻、大麦、小麦、麻、大豆、小豆及秫为九谷。又在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粮食标本中,除五谷外,尚有大麻种子。由此可见在西汉时期,麻子与五谷同为主要粮食之一。又《南齐书》载陈皇后生高帝后乏乳,梦人以两甄麻粥与之,觉而乳足。是则南齐时尚以麻为粥饭之主粮;且目前民间尚有以火麻仁(麻子)粥作润肠通便之用者。此外《食心医镜》亦谓麻子仁粥治风水腰重等疾。《礼记?月令》有“孟秋之月,食麻与犬。”之记载。又麻之嫩苗,亦可作蔬菜食用,见屈大均《广东新语》。屈氏谓:“麻苗之稚者可芼,是白麻蓲。广人多以醋炒食之。”但自从外地输入芝麻后,大麻之食用价值,始退居为次要地位。然至今仍为极其重要之纤维作物之一。



在《诗经》(成书于春秋时代)十五国风中,有五国及周南、大雅等,十首咏及大麻之诗篇;即周南之桃夭、王风之丘中有麻、齐风之南山、陈风之东门之枌及东门之池、曹风之蜉蝣、豳风之七月、大雅之民生之什及荡之什等。其中王风及陈风所歌咏者为河南省一带风物,齐风及曹风为山东省、而豳风则为陕西省一带。故《诗经》时代之植麻区,在黄河流域一带。与今之产麻地区正相吻合。《诗经》不但提到麻子可作粮食,如“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据毛诗传疏谓,叔拾也;苴,麻子也,故诗意谓拾取麻子以供农民食用。此外对大麻之种植,以至加工取纤维之程序,亦一一见诸歌咏。如(一)关于艺麻方面:有“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见齐风之南山)(二)关于沤方面:有“东门之池,可以沤麻。”(见陈风之东门之池)(三)关于绩麻方面:有“不绩其麻,市也婆娑。”(见陈风之东门之枌)(四)关于杼柚(纺织)方面:则有“杼柚其空”之句(见小雅之大东)。盖先秦时衣料,以丝麻并称。据考古研究,先民在新石器时代末期,即所谓仰韶文化时期,已识用纺轮捻线,并以简单织机纺织麻布。近年来曾多次发掘出石制或陶制之纺轮、骨针及骨锥纺织工具;又曾在浙江吴兴钱山漾,发掘出纺织品,经科学鉴定,此等纺织品多以麻类纤维织成。故《淮南子?氾论训》有“余伯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缕,手经指挂,其成犹网罗。”而《盐铁论?散不足篇》则有“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丝,其余则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又诗豳风七月之“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中之衣褐,均以麻布织成。又《礼记?礼运篇》有:“治其丝麻,以为布帛。”等大量记述以麻织成布之文献。



一九五七年五月于陕西西安壩桥之西汉古墓中,发掘出之古物有铜剑、铜镜、半两钱及一张以植物纤维造成之壩桥纸。古人造纸,初以丝絮为材料,故《说文》有“纸,絮一苫也”之解释,而纸字亦以丝为偏旁。惟因以丝造纸成本高昂,发展受限制,至西汉时代始转用植物纤维代替丝以制纸。上述出土之壩桥纸,经鉴定是由大麻纤维所造成。从上述各文献资料,均足以说明中国栽培麻类作物,其主要目的是以解决民生衣食为主,其次是发展文化事业――造纸。故历代农书,对艺麻一项,均有详尽论述,其中若干论点,至今仍具实际参考价值者。兹略举一二说明之。如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分列“种枲”及“种麻”两篇,前者目的在收纤维以织布,后者则在收麻子作粮食。故在种枲时提出“勃如灰,拔之。”(意即种雄麻,在花粉散放时,应收割。)南北朝时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一书中,有进一步解释,贾氏谓“未勃者收,皮不成;放勃不收,则骊。”(意谓未散花粉时就收割,则纤维未成熟,迟收割则纤维变质。)又谓“若未放勃去雄者,则不成子实。”(即言在雌麻田中之雄麻,作为授粉用,应在其传枌后始拔去。)此种耕作方法,至今仍应用在篦麻及玉米之生产过程中。此外对大麻之耕作技术方面,有“春冻解,耕治其土。”(《氾胜之书》)下种则用“白麻子。……止取实者种班黑麻子。”一般下种时间为“二、三月,以三月为上时。”(《齐民要术》)但“宁早,勿失于晚。”(《氾胜之书》)“二尺留一根,稠则不成料。”(《四时纂要》)“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地薄者粪之,耕不厌熟。”(《齐民要术》)“雨泽时适,勿浇。浇不欲数。养麻如此,美田则亩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十石。”(《氾胜之书》)上引大麻之栽种技术,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古人对于植物资源之利用,首先在于所利用之植物是否高产,肯定其属于高产品种后,则采取多元化利用。例如大麻,除利用其纤维作纺织材料;及利用其种子作粮食外。其根、茎、叶、果实及种子,均作药用。其医疗价值,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本经将麻黂列为上品,谓其“味辛平,治五痨七伤,利五脏,下血,寒气。……久服通神明。”至《名医别录》则指出“麻黂有毒,功能破积止痺,散脓。……其子中仁,则无毒,然其性滑利。”又《本草纲目》则对大麻药性,更为了解。《纲目》谓“大麻即今火麻,处处有之。……麻叶有毒,食之杀人,麻子中仁无毒。麻黂即子连壳者,其壳有毒,多服令人见鬼狂走。麻叶味平,捣烂傅蝎毒有效。……麻根捣汁或煮汁服,主瘀血石淋;治产难衣不出;破血壅胀,带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有效。”

中国对大麻,不只栽种最早,认识最深,且能充分加以利用,如在纺织工业上、在食用价值上、及医疗保健上,均起重要作用。至于今日有以大麻作其他用途者,则未见之中国典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手机版|Archiver|中国孕育网 ( 沪ICP备14030367号-1 ) © 2001-2018 中国孕育网
返回顶部